您好,欢迎访问宁夏科协官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21
2017年08月

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

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
  这是远古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争——炎黄战蚩尤。相传,炎黄二帝被蚩尤围攻,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军中一名术士利用狂风大作,尘沙漫天的特殊天气,吹号击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带领军队向蚩尤族进攻,一举击败了敌人。这就是后来在历史上有名的“涿鹿之战”。
  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难以考证,但是传说中的细节,却引起了后人的猜测……里面讲到的指南车,是否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最早形态呢?实际上故事中所提到的指南车并非指南针。传说中的指南车,是利用齿轮让木车上的木人手指永远指向南方,完全和磁性无关,而指南针却得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作,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中国的方位文化,经历了从天文学方法定位、再以磁学方法制成司南,最后由司南演变成指南针的三个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测定方位技术的不断完善。
  指南针的起源可以上推至战国时代,当时有一种称为“司南”的指南器具,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是指南针的雏形。
  在战国时代,采玉的工人四处去采玉时,往往需要带着“司南”以帮忙指引方向。至于“司南”长什么样子、怎么使用,依据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的叙述,它应该是以一块天然的磁石,仔细雕琢成勺子的形状,在雕琢过程中还需使勺子的重心位于底部中心,再加上雕刻有二十四向的底盘。 其使用方法,就是先把底盘放正,再把“司南”放上让其旋转,一旦“司南”停止,长柄所指之处就是南方。
  到了唐代,风水占卜家的活动相当活跃,并开始强调方向的选择,寻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指南铁鱼及水浮磁针应运而生。
  指南鱼的制作方法,在北宋的《武经总要》中有详细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这种方法利用地磁场使铁片磁化,并知道鱼形铁片微向下倾斜对磁化有利,实际上已发现近代科学中所谓的磁倾角的影响。使用时,指南鱼浮于水面,与水浮磁针的原理是一致的。
  磁针问世后,先后用于风水和航海。为了使用方便,读数容易,加上磁偏角的发现,对指南针的使用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新一代指南针——罗盘,出现了。所谓的「罗盘」指得是磁针和方位盘的相结合,它又称为「罗经盘」,我国在南宋时代就出现了,当时称为「地螺」。
  罗盘先后经由陆水两路西传,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之际,传到阿拉伯,后来经阿拉伯传人欧洲,在欧洲发展成熟起来。欧洲人又进一步对这种旱罗盘做了改进,演变出旱罗盘,使用起来很是方便,明代经日本传回我国。
  指南针对西方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开启了海外大探险。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国家有计划的海外探险,以及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术的配合,再加上罗盘的使用,因而引发造成西方一连串的海外探险。 在各国相竞的向外发展下,新航线、新大陆逐一被发现,进而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从此,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指南针的发明源于中国古人对自然好奇的探索和如何定向问题的研究。古人在历史的黑暗中摸索前进,在对经验的领悟中不断发展。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指南针被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旅游,建筑,卫星…各种测定、调试、定位、定向…等等。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无可估量的。指南针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首,当之无愧。
文章转载自科普中国